人民网评: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

发布时间:2024-11-05 08:26:58 来源: sp20241105

“一条中轴线,半部中国史。”不久前,体现中国“中”“和”哲学思想、为世界城市规划史作出重要贡献的“北京中轴线——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”,被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从故宫、鼓楼等名胜古迹,到非遗、老字号等文化品牌,北京中轴线成为诠释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,也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文明瑰宝。

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,既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,解放和发展生产力,实现物质富裕,也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,激发文化生命力,实现精神富足。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,推动文化繁荣兴盛,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眼赓续中华文脉、推动文化繁荣的重大使命,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,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任务,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。

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深入实施,到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日益完善;从网红城市不断“破圈”,到中国网文加速“出海”;从国家版本馆等文化地标相继落成,到《觉醒年代》等文艺佳作应运而生……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们党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,推动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大大激发,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、幸福感显著增强,汇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。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,是更好丰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,也将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制度保障。

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。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(以下简称《决定》)就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部署,首要就是“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”。从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,到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,一系列举措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,确保文化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,确保思想舆论阵地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。尤其要看到,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是意识形态中最持久、最深层的力量。《决定》提出“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”,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信念、道德规范,提高全民族文明程度。

进入新时代,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从“有没有、缺不缺”跃升为“好不好、精不精”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,关键要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。其中,公共文化服务是维护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。无论是图书馆、文化馆等场馆,还是乌兰牧骑、送书下乡等活动,都应克服时空限制、扩大覆盖面,让公共服务更加精准、更接地气。此外,优化文化供给应更好发挥市场作用,让更多新作品、新业态、新应用蓬勃涌现,更好满足多元化、个性化需求,让文化生活多姿多彩。

从历史上看,每一次信息技术革命都推动传播革命。时下,互联网成为生产生活新空间,也成为文化建设的新空间。实现数字化赋能、信息化转型,必须把握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契机,推进工作理念、内容、形式、方法等全方位创新,尤其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、构筑国际话语新优势。另一方面,科技一日千里,治理应跟上步伐。《决定》提出“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”,有助于推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让科技向善而行、释放文化发展正能量。

“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,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。”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中华文化的弘扬、价值体系的塑造,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更加强大的说服力和感召力。坚定文化自信,不断彰显中国精神、中国智慧、中国价值、中国力量,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,我们定能书写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绚丽新篇。

相关阅读:

人民网评: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

人民网评: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

人民网评:教育、科技、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、战略性支撑

人民网评:科学的宏观调控、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

人民网评: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

人民网评: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

人民网评: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

人民网评: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

(责编:徐玉涵、曲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