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社宋玉萌:在她们身上读懂这片土地的坚韧

发布时间:2024-06-09 13:14:01 来源: sp20240609

原标题:新华社宋玉萌:在她们身上读懂这片土地的坚韧

大家好,我是来自新华社总编室的宋玉萌。进入新华社工作已经超过12年,在这些年的采访经历中有这样一群女性让我久久难以忘记,她们出身草根,还带着泥土和乡音,却不屈不挠谱写着巾帼不让须眉的人生奇迹。她们是中国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。

蔡群:从拾荒妹到姐妹们的“主心骨”

一个拾荒妹要怎样实现人生逆袭?回答我这个问题的人叫蔡群,来自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大山里连绵的苗寨。12岁那年,蔡群已经是寨子里有名的巧手姑娘,做的苗绣“很有样子”。可是会绣花有什么用呢?还是吃不饱饭。为了能吃饱饭,她跟着姐姐光脚翻过大山,到贵阳讨生活。一到晚上,她们就出去沿街翻垃圾箱,看看能捡到什么吃的。她告诉我说,有一次在饭店门口,她捡了一块别人吃剩下的蛋糕,心里的话不由自主说出了口:“世界上怎么有这么好吃的东西?”

颠沛流离的长大后,蔡群成为沿海无数工厂里的打工妹一员,这是当时是蔡群能为自己找到的最好的生活。突然有一天她接到家里人的电话,说留守在家的女儿生病了怕是不太好……在毕节当地,像她女儿一样的留守儿童有太多太多。回家照顾女儿的日子里蔡群重新拾起绣针,从小学会的手艺早已经深深刻在脑海深处。她突然想到,为什么不能在家做刺绣和蜡染卖呢,这样民族的、生动的美难道不比她在工厂里做的千篇一律的衣服好看吗?

也是这一年,蔡群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,留在家乡创业,不但要自己挣钱,还要让跟自己一样在外打工、孩子留守在家的姐妹们也能回来挣钱。她拉着几个姐妹商量,决定做苗绣蜡染旅游纪念品去附近的景区门口卖,许多外国游客看了都赞不绝口。

当地政府得知她的情况后,为她提供了贷款,崭新的三层厂房也盖了起来。放弃打工回家一起干的姐妹越来越多,她从昔年一个小小的拾荒妹成为了如今村里姐妹们过上好生活的“主心骨”。

日子过好了,蔡群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。她努力开拓销路、发展电商……如今,这家姐妹们一起建立的公司,最高年产值已经超过2000多万,带动村里和附近600多名姐妹返乡创业就业,还通过电商把产品卖到了海外。小小苗寨焕发了勃勃生机,家家户户翻新房屋,新的小学也盖了起来,村里的孩子们再也不必做留守儿童了。

程桔:从“温室花朵”到能经风雨的“大树”

在这些采访故事中,一位最年轻的姑娘让我印象深刻。她叫程桔,是一名90后,来自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大市村。这是一个中国中部5000多人的“大村”,村里户籍上青壮年有500多人。但是到新一年的村支书换届选举时,村里老人们愁坏了,因为真正生活在村里的年轻人连5个都不到。

“总得选个年轻力壮的。”老支书想到了她——这个从小被村里人看着长大的“小桔子”。那时候,学设计艺术出身的程桔已经在广州找到了互联网“大厂”的光鲜工作,过着“咖啡+网络”的白领生活。可是乡里乡亲的期待,还是让她放下一切同龄人熟悉向往的生活,回到了村里,担起了这付“重担”。

一个常年在大城市求学、工作的“温室花朵”,能经受住“最乡土”的考验吗?

我见到她时,大学生和白领的状态早已从她身上消失,一个面庞微黑说话干脆利落、穿着最常见的棉袄的年轻女村支书站在我的面前。

身份转变的&#